《国语》又名《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编纂[zuǎn]的一部按国别记载贵族王侯士大夫言论的史料汇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编。从史学角度讲,史料价值极高;从文学角度讲,它的文笔比较朴素、简括,许多优秀篇章在记载人物对话上饶有风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 《国语》全书共21卷,分别为:《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语》9卷、《郑语》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共计7万余字,所记历史自周穆王伐大戎开始,直到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结束。[1][4]
在传统史学研究中《国语》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被作为《左传》的依附,以辅佐相关历史研究的开展,而关于该书的成书,包括作者以及时代学术界都有长期的争议。其北宋以前的注本散佚者甚多,直至清代这部史书才得到更多的重视。而随着现代先秦史学的发展,对《国语》一书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都有了重新的评价。[1][5] 书名
《国语》以国为别,以语料的形式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纪事,故称为“国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