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报》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名称: 《文学周报》 | 作者: 郑振铎 沈雁冰 叶圣陶编 | |
类别: 民国期刊 图书 | 语种: 汉语 | |
出版社: 上海书店 | 开本: 8 | |
出版时间: 1985年 | 装帧: 平装 | |
简介: 《文学周报》是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于1921年 5月10日创刊,1929年12月出至第9卷第5期休刊,前后共出380期。 |
简介/《文学周报》 编辑
现代文学期刊。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1921年 5月10日创刊。先后由郑振铎、谢六逸、叶绍钧、赵景深等人负责编辑。初名《文学旬刊》,1925年5月第172期起定名《文学周报》,开始按期分卷独立发行。第 4卷起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第 8卷时改由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29年12月出至第9卷第5期休刊,前后共出380期。 [1]
更名历史/《文学周报》 编辑
《文学周报》创刊于1921年,其首任主编为郑振铎,当时的刊名是《文学旬刊》,附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行,但起初并未公开声明其属于“文学研究会”会刊,虽然它的主要编辑及撰稿人以“文学研究会”成员居多。
从1922年5月11日第37期起,《文学旬刊》正式成为文学研究会定期刊物。
1923年7月30日第81期起,《文学旬刊》更名为《文学》;至1925年5月10日172期,正式改名《文学周报》,从此,这个名称一直延用到1929年停刊为止。不过,虽然《文学周报》先后有过三种刊名,后人提到它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其统称为《文学周报》。
创刊宗旨/《文学周报》 编辑
创刊号《文学旬刊宣言》声明该刊“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1]
内容介绍/《文学周报》 编辑
独立发行前,撰稿者多系文学研究会会员。偏重于发表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文字,并致力译介外国文学,兼及理论和作品。内容多是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提倡现实主义,传播进步文学思想,批判封建复古思想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想,该刊在对鸳鸯蝴蝶派、“学衡”派的斗争中起过较大作用;曾与创造社就文学的性质和作用等问题展开论争。也刊登少量诗歌、散文、小说等创作。
独立发行后,该刊扩充篇幅,创作和评论份量有所增加,并涉及一般社会问题。在“五卅”运动及其后“三·一八”惨案时,刊载大量反帝爱国文章,发生过广泛社会影响。创作方面曾发表郑振铎、许杰、彭家煌、罗黑芷等人的短篇小说和李金发、朱湘、燕志、于赓虞等人的诗歌。有时也集中刊登郑振铎(西谛)、陈学昭等人的旅欧游记及顾一樵、熊佛西的剧本。评论主要有文艺论文、文学随笔、书评、中外作家研究等。王国维、罗黑芷、王以仁逝世时曾出纪念专号。沈雁冰的著名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读〈倪焕之〉》等均在该刊发表。还刊有沈雁冰、赵景深、顾均正、钟敬文等关于神话、童话和民间文学研究的文章,丰子恺的漫画也常见报端。此外,曾编印《托尔斯泰百年纪念专号》、《世界民间故事专号》、《苏俄小说专号》和《茅盾三部曲批评号》等,是有影响的新文学期刊之一。文学研究会成员王统照、孙伏园等,在北京《晨报副刊》亦办《文学旬刊》,自1923年6月至1925年9月,共出82期(见《晨报副刊》)。 [1]
- 参考资料
- [1]^引用日期:2010-05-28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