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这个说法,不知源头何在,却早已路人皆知。尤其在国字号的企业里,“三公”——公开、公正、公平——更是深入人心。“三公”作为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立场和目的何在呢?站在企业的立场,“三公”原则的目的是要提高执行效率,兼顾组织和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站在职工的立场,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三公”原则的目的侧重于组织和谐,更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三公”原则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也就是说,立场不同,目的也不同。
概述
鉴于国企历史的延续性和现实的复杂性,“三公”原则确有坚守的必要。但以往用得习以为常,解释得过于笼统,现在有必要与时俱进地重新解读,弄清“三公”的基本内涵,确定“三公”的管理要点。这样做,对企业管理和咨询实践,或许有些启发价值。
公开
抓住一个关键字:法;两个关键词:规则与标准。公开原则的要义,就是要“公开”制定有关的规则与标准,确保管理活动和制度的指向性和合法性。规则为过程提供指导,标准则引导人的认知。管理层或职能部门的任何不公开行为,都会直接遭遇合法性的质疑,最终的结果自然难以令人接受。为此,企业要注意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