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1
4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南后街的东西两侧,总占地约45公顷,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1]整体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共同构成“棋盘状”街区的支脉体系,南后街西边三条称作“三坊”,东边七条称作“七巷”,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的古民居街区,[2][1]被誉为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3]坊巷内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分布,[4]宅院外设有围墙,[5]宅院内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具有强烈的福州建筑风格。[6]
三坊七巷远溯自晋朝,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7]此地一直是福州达官显贵、文士名流的聚居地。[8]晚清至民国时期[1]此地居住着林则徐冰心林觉民等诸多对中国近现代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单霁翔曾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3]
因战乱等多方面原因,“三坊七巷”遭受破坏。[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多次开展保护修葺[qì]活动。[9]2006年,福州全面启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大量古建筑和古树名木才得以保留,三坊七巷也因此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3]之后,景区内又陆续引进非遗技艺,开展特色民俗活动。[10]2006年5月25日,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名义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2015年,三坊七巷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1]

地理位置

“三坊七巷”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古城南大街(今八一七北路)的西侧。[12]整体占地40.2公顷,[1]纵754米,横773 米,东起南大街,西、南两面沿安泰河,南濒安泰桥,北至杨桥巷,对虎节河。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中轴线上,并与另一个知名的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乌山于山历史风貌区临近。因此,它既是福州城市的中心,也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城风貌的核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