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羚

头顶有两只半米长尖角的动物
中南大羚,学名为Pseudoryx nghetinhensis,是牛科中南大羚属下的单型种,也被称为武广牛或亚洲麒麟。它分布于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栖息于海拔200-1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中南大羚头顶长有两只长达半米的尖角,状似羚羊,而侧脸看时好像只有一只角,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它的犄角上表面光滑,向后方倾斜,稍微弯曲。脸上有白色斑纹和特殊腺体,腺体能够散发出刺激气味,可用于做气味标记。中南大羚生性温和,独居性,迁移时会组成2-3只的小队伍,喜欢吃无花果树和灌木的叶子,有季节性繁殖的现象。中南大羚于1992年在越南安南山脉首次发现,它的发现当时被认为是20世纪最惊人的动物物种发现之一。然而,中南大羚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中南大羚曾多次被囚禁,但只能存活数周至数月。最后一次拍摄到野生中南大羚的照片是在2013年,由一台运动触发的相机在森林中拍摄到的。

分类命名

版权声明:本条目的文字允许在CC-BY-SA 3.0协议和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修改和再使用。
中南大羚是1992年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它独特的外表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也由于它的独特,与已知的动物差别太大,以至于专门为它划分了一个属。曾经做过将它划分到已知有蹄类动物的科属中的尝试,但是它的特征让它无法用已知的属来描述,如曾经基于形态学特征将它划分到牛亚科的三个分支(蓝牛羚族、牛族和薮羚族)中,也曾将它划分到羊亚科(特别是最相似的包括鬣羚喜马拉雅斑羚羊羚族)中。1999年Hassanin和Douzery的遗传学分析(基于线粒体DNA核糖核酸基因的分析)表明,中南大羚最接近于牛亚科,他们认为中南大羚应该划分到牛族中。当前的共识是将它划分到一个单独的属——中南大羚属中(2005年)。
中南大羚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