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是指中国的生产总值,[1]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
1952年至1985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 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3][4]1984年,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领导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设计工作,逐步引进SNA体系内容。1985年开始中国生产总值核算。[5]199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在中国实施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摈[bìn]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增强了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3][6]200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中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明确规定中国生产总值的核算要经过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7]国家统计局从2015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数据,并公布相关核算结果。[8] 中国GDP反映了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9]2022年,中国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为85698元,折合12741美元。[10]
计算方式
GDP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