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中药名,别名酸梅、梅实、干枝梅、杏梅等,[1]是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2][6][5][7] 梅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3]日本和朝鲜也有。[4]性喜阳光,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生长最好。[8]乌梅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厘米,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5]主要含有机酸和鞣质。有机酸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齐墩果酸等。此外,还含有氨基酸、多糖和挥发油等。[3]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证,[3]煎服,6~12g,[7][9]大剂量可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服。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10] 来源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