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
乳核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乳核(nodulein breast)又称“乳痰”,“乳栗”等,多发于
生育年龄
而体质虚弱者,由
肝郁脾虚
,痰浊凝结所致。若单纯是
乳房
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纤维腺瘤)称为乳核,而类似于乳房结核性病变的则称为
乳发
。
结核
初起时,多生在一侧乳房的偏上方,一个或多个,小的如梅,大的如李,质硬,推之可动,皮色不变,触之不痛,数月后,肿块增大,皮色微红,慢性质软,是已化脓,溃破后常成瘘管,
脓液
清稀,并杂有败絮样物,疮口腐肉不脱,患侧
腋窝
常有肿大之结块。该病是妇女乳房的一类慢性炎症,包括一些结核病变。
病因病机
1.本病多因平素郁闷忧思,致
肝气郁结
,气痰滞结于乳络,演变为核,多见于冲任不调,久未生育,或者成年未婚的女性;
2.或因肝肾俱虚,房劳过度,肝肾虚怯,精气不能濡养肝木,致使肝虚血燥,加之脾土运化失职,气郁痰滞,结为乳中
结核
,多见于中、老年的男女患者;
3.或因气滞痰凝,易动忿怒,气郁湿滞,日久不解,聚积不散,发为乳核,多见于情绪容易激动的患者。
临床表现
乳房
内可
扪
[
mén
]
及肿块,部位以乳房外上方最为多见,内上方次之,内下方较少。多数肿块是单个发生,也有多个在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呈卵圆形,小的如
樱桃
、大的如梅李、鸡卵,表面光滑,质地坚实,皮核不相亲,推之活动,边界清楚,肤色如常,无溃破,可能数年无变化。若患者在
妊娠
期间,肿块迅速增大,应警惕有恶变的可能。或者是以周期性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为主要特点,发生部位以外上象限为最多见。
早期阶段,患者大多数有月经不规则,经量少,经期缺乏规律性,月经来潮前出现疼痛,多以双侧发病,常以一侧为重。轻者有胀痛、刺痛,严重者如刀割样痛,等到月经来潮后,胀痛可减轻或消失。临床检查患者的
乳房
内无明显的肿块但似有局部组织肥厚,呈“疙瘩”样,或可有小结节等。如进一步发展到乳腺重度增生时,疼痛已不是主要的症状,这时小叶内末梢导管明显扩张成为小囊肿,囊内充满液体。临床检查能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及多个
结节
,也可出现
乳头溢液
,一般为草黄色或棕
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