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

鲁迅所著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
《二十四孝图》是鲁迅所著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创作于1926年5月10日,该作品最初发表于1926年5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0期。[1][2][3]
《二十四孝图》[a]是鲁迅关于童年时代阅读经历的回忆,他以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为切入点,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则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5][4][6]
《二十四孝图》是一个主题繁复、形式杂糅的文本,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经典性特征,兼具个人性与代表性,此外,该作品既是对鲁迅个人情感结构的梳理,同时又是对新国人目标的呼唤,和鲁迅一贯的“立人”思想一脉相承。[7][8]

创作背景

《二十四孝图》写于1926年5月10日,“五四”时期,鲁迅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然而中国传统的孝道与这道理恰好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3]此外,这一时期,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达到白热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遭遇革命浪潮的强力冲击。反动派惊慌失措,不仅疯狂镇压革命群众,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鼓吹“治国之道,纲纪为先”,强行恢复祀孔仪式,强制学校诵读经书,甚至将封建糟粕《百孝图》重新包装为《男女百孝图全传》,大肆传播。北洋军阀的帮凶文人亦随声附和,恶意诋毁新文化运动。1925年,封建复古派重启旨在反对新文化运动、宣扬复古主义的《甲寅》周刊,叫嚣“读经救国”,公然诋毁白话文,妄图抹杀“五四”运动的成果。胡适陈西滢等“现代评论派”却为其喝彩,妄称《甲寅》越办越“有活力”。新旧复古势力沆瀣一气,结成阵线,疯狂反扑新文化运动。与反革命势力殊死搏斗的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后遭北洋军阀迫害,流离失所。但他坚守思想文化战线,在极端困境中抱病撰写《二十四孝图》,此文犹如一柄直插孔孟之道心脏的利刃,同时也是一篇痛斥北洋军阀及其爪牙的战斗檄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