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耕作技术。“二牛抬杠”是南诏时期的一种特殊耕作方式,也称“二牛三夫”耕作法。耕作时,两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huá]入土深浅;一人在  后扶持犁把。此一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见到。 历史
犁耕方式之一。《汉书·食货志》有用二牛三人进行“耦犁”耕作的记载。敦煌千佛洞北魏时期的洞窟中,绘有二牛抬杠犁耕的壁画。《蛮书》载有唐代云南地区二牛抬扛的情景:“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据考证,格,即架于二牛颈上的横木。西北、华北各省的汉族农民曾普遍采用过这种犁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