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wutai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截至2022年,该县境域面积为2865平方公里。[1][2]截至2023年末,五台县常住人口20.77万人。[16]下辖6镇、8乡、1个驼梁景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居民办事处、249个行政村。[5]县人民政府驻五台县向前街政府大院 。[14] 五台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17]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春季干旱而多风,夏季温和而湿润,秋季凉爽而多雨。[3][18]年平均气温7.1°C,年平均降水量528.5毫米。[3]境内共有5条较大河流贯流全县,山涧沟岔的244处小泉小溪大都汇入5条河中。[19]五台县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秦国统一后,五台县设立太原郡。西晋时属新兴郡,未置县。公元1216年(金贞祐[yòu]四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清不归太原府管辖。1914年(民国三年),五台属雁门道。1949年,五台县属忻县专署。1959年忻县、雁北二专署合并,属晋北专署。1961年复归忻县专署,1985年后隶属忻州市。[2] 五台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19]第二产业以镁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优势产业为主导。五台县的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20]2023年,五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4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3.2:24.85:61.9。[21]
五台县境内有文保单位达112处,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全县都有分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还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五台山佛乐、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2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台赛戏、东岗老龙、温氏空心澄泥砚、五台传统彩塑、五台山骡马大会5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5]此外,有新石器时代为主的古 遗址20处,春秋时期至清朝的大型古墓7处。[22]五台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该县以以佛教文化、红色景点、自然风光、工业景观四大板块为主的旅游新格局。[23]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