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丁·阿利吉耶里-快懂百科
但丁·阿利基耶里(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形成的推动者[6],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头”,也称为“文坛三杰”[7][8]。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9]。 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他曾接受拉蒂尼[10]等学者的教育。年轻时,但丁深受“温柔的新体”诗派影响,创作了多首十四行诗,用以表达对少女比雅翠丝[11]的爱慕,并在之后集结成诗集《新生》。在政治方面,但丁参与佛罗伦萨公共事务,曾加入医生和药剂师行会,成为人民首领特别会议的一员。在贵尔夫党内战[a]中支持白党,因其提议两党领袖流放以维护和平而著称。但丁反对教皇干预政治,致力于维护佛罗伦萨的独立和共和国利益,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被迫流亡[13]。 流亡期间,但丁经历了个人和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飨[xiǎng]宴》和《论俗语》,后者为意大利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流亡生活使他深刻观察到了 意大利社会的混乱和教廷的腐败。他强烈批评佛罗伦萨及其他城邦的党派斗争,并反对罗马教廷的干预。1311年,他选择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撰写了《帝制论》,提出政教分离、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但未能见证其实现。晚年定居拉文纳,专注于《神曲》的创作,于1321年逝世[14]。 但丁的文学思想方面紧密结合了宗教与情感,聚焦于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15]。在作品中但丁大量使用象征手法[16],提倡美源于上帝[17],强调艺术需要写实[17]。在诗学方面,但丁强调诗歌作品所具有的多重含义[18],风格上则受到“温柔的新诗”影响,展现真挚的情感[19],同时强调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重要性[20]。政治思想方面,但丁提倡政教分离,反对教权过度干预世俗政务[21],同时提出并推崇“世界帝国”的理念[22],希望能通过全球统一的帝国达成世界的和平。在伦理思想方面,但丁同时受到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的道德伦理观的影响,提出了“三超德”与“四枢德”的概念[23]。但丁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展示了其时代的复杂性,也为后来 的文艺复兴诗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神曲》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政治、历史和伦理的画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6]。 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