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总结的化学元素列表
1
4
元素周期表(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1])是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有7个横行和18个纵行,横行被称为周期,同一个周期中各个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纵行被称为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电子层结构,有主族、副族和零族之分。[2][3]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或贵族气体)等。[4]元素周期表中已发现118种元素,其中94种元素是天然的,其余元素是在实验室合成的。[5][6]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将已知的33种元素按气体、金属、非金属矿物、稀土分组,形成世界上第一张有关元素的分类表格,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总结发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2]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短式表(以门捷列夫为代表)、长式表(以维尔纳式为代表)、特长表(以玻尔塔式为代表)、平面螺线表和圆形表(以达姆开夫式为代表)、立体周期表(以莱西的圆锥柱立体表为代表)等。[7]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广泛,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断元素的一般性质、寻找新的材料、寻找或人工合成新元素,同时还可以用元素周期表来寻找矿源及判断是否可作为催化剂[8][9]
鿬:读音为tián,[10]化学符号Ts,原子序数是117,属于卤素之一。[11]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