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秀-抖音百科
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枣阳市,一说河南南阳市),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新莽末年(公元22年),刘秀随兄刘縯于宛城起兵,并联合绿林军反对王莽政权。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玄称帝,刘秀拜为太常偏将军。因刘玄的猜忌,刘縯被害,刘秀隐忍伪装,获得刘玄信任,被派往河北,镇抚州郡。在河北,刘秀镇压并收编了以铜马为首的一百多万农民起义军,被关西的人称为“铜马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称帝,建立东汉政权。[2]刘秀称帝后,着力于统一全国的战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消灭了赤眉军,之后继续向关中进军,击败延岑等割据势力,平定了关中地区;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到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历经四年消灭了关东的农民军残部,击溃了彭宠、刘永、董宪等割据势力,基本平定关东地区;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大败割据陇西的隗嚣;隗嚣势力覆灭后,刘秀又同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作战。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公孙述战死,蜀军投降,刘秀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刘秀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恢复的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精简机构,整顿吏治;经济上实行度田和屯田,释放奴婢和刑徒,轻徭薄赋;改革监察制度,罢州牧,置刺史,强化中央集权;文化上倡导儒学,兴办学校,宣布图谶于天下;外交上,接见日本使臣并将汉字传入日本,平定越南征侧女王独立运动。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3]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刘秀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岁,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葬于原陵。[4] 刘秀在位三十二年,对于他中兴汉室的历史功绩,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学者黄留珠认为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