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伦族-快懂百科
克伦族(Karens,Kayins)是跨缅甸和泰国的跨境民族,在缅甸境内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克伦邦、孟邦、克伦族克耶邦等地区,在泰国境内主要分布于清迈、清莱、夜丰颂等府。[1][3][8][5]克伦族是缅甸第三大民族,共有约550万人(截至2010年),使用克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20多种方言,通用的只有斯戈克伦语和波克伦语两种。[4][5][3]克伦族最初没有文字,后于1830年、1840年分别创制斯戈克伦文和波克伦文。[4][7] 克伦族的族源说法各异,但多数学者认可其与缅族同一族源,都为中国羌族后裔。公元600至700年间,克伦族从中国的青藏高原南迁,初定居在掸邦高原西南部地区,后向西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发展。[4][1][6]早在骠人时期,克伦人的先民就已进入缅甸,并且已有克伦这个族称。缅人统治初期,克伦族各个主要支系已经形成。[9]13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克伦族一直受缅族王朝赐地分封。英国殖民统治缅甸时期,克伦族进一步加剧国家认同矛盾,二战后计划从缅甸分离,并开始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但克伦民族分离运动给克伦族自身带来严重伤害,截至21世纪初,共有30万克伦族人因战争远离家乡。[4]克伦族支共11种,即:克伦、白克伦、勃雷底(勃雷齐)、孟克伦、色郭克伦、德雷勃瓦、勃姑、勃外、木奈勃瓦、姆勃瓦、波克伦。[1] 当代克伦族人75%信奉佛教,15%信奉基督教,10%信鬼神教,住在山区的克伦族人多信仰天主教。[6]克伦族的传统房屋为栏杆式建筑,建筑材料主要是茅草、竹子和木材;主食为大米,平时极少吃荤,鸡、鸭、牛肉、猪肉只有在节会或招待客人时才能吃上;他们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离婚案件极少,也不与其他民族通婚。[10][11][12]此外,克伦族社会还处于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 经济阶段,生产落后,山区基本上是刀耕火种,交换形式大多是以物易物。[4]克伦族的新年是每年的缅历十月初一。[7] 族名词源
缅人统治缅甸以后,缅人的碑铭中开始更多地提到克伦族的情况。在缅人的石碑铭文中,克伦人通常被称为“通苏”(Tonsu)。该词现代缅语发音为“当都”(Taungthu),意思是“山上的人”。“通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1165年的一块石碑铭文中。克伦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一块铭刻于公元1240年的石碑铭文中,古缅语拼写作Karya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