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林德事件-快懂百科
克林德 事件1900年6月14日, 德国 驻华公使克林德,下令枪杀义和团团民约20人。
简介 克林德(Klemens von Ketteler)1900年6月14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下令枪杀义和团团民约20人。20日,克林德乘轿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途经东单牌楼时,又开枪寻衅,被 清军 虎神营士兵击毙。1901年,根据《 辛丑条约 》, 清政府 派醇亲王赴德赔礼道歉,并在东单牌楼建克林德牌坊。 1918年 11月,德国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战败, 北京人 将牌坊拆除,迁至中央公园(今 中山公园 ),改为《公理战胜》牌坊。1949年后,又改为《保卫和平》牌坊。
人物 克林德 (1853―1900), 德国 外交官,1881年来华,曾任 广州 等地领事官, 光绪 二十五年(1899年)为驻华公使。二十六年五月京、津义和团运动高涨后,美、英、德、法、俄、意、日、奥八国以保护 使馆 为名,派军队进抵 北京 ,在使馆区积极备战,多次向义和团挑衅。五月十八日(6月14日)下午,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寻衅,看到义和团练拳习武,毫不迟疑地下令开枪,打死团民约20人。二十三日, 清政府 准备与列强开战,照会各国公使:为保护使臣及眷属安全,各公使须于24小时内由清军护送前往 天津 。当晚,各国公使复函清廷,请求展期赴津,要求清政府于次日上午9时答复, 克林德 等人且准备同来 总理衙门 “面议”,迫使清廷接受。总理衙门以义和团塞满街市为由进行阻止,并于二十四日上午照复各国公使。但当天上午8时,各国公使尚未接到清廷复文,克林德不愿被中国政府讥其惧怕义和团,遂带一名翻译乘轿气势汹汹地直奔总理衙门而来,准备向清廷提出抗议。途经东单牌楼时, 清军 神机营 霆字枪队章京恩海正率队在此巡逻。 恩海 看到洋人乘轿而来,即站在北面高处,取枪对准轿子。 克林德 发现后,即在轿中首先开枪,未中。恩海开枪还击, 克林德 当场毙命,翻译受伤,是为克林德事件。事后,各国侵略军纷纷以此为借口,对 中国 进行威胁。 清政府 已决定对列强宣战,遂令清军和义和团围攻使馆区。克林德作为 德国 公使,多次屠杀和绑架中国居民,已违反了他的外交使命,其毙命完全是咎由自取。二十七年七月,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美、德、法、俄等11国签订《 辛丑条约 》,其中规定:清政府派醇亲王 载沣 (1883―1951)为头等专使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就 克林德 被杀一事亲赴德国谢罪致歉,并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碑坊,为侵略者“涤垢雪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