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3年

公元683年
公元683年,中国纪年,癸未年(羊年),唐永淳二年,弘道元年。

年表

东突厥攻定、[guī]等州,东突厥骨咄禄重建汗国之后,永淳二年(六八三)二月十二日,率兵扰定州(今河北定县),刺史霍王元轨击退之。十七日,扰妫州(今河北涿鹿西南)。三月二日,围单于都护府(今山西和林格尔北),杀司马张行师。唐遣胜州都督王立本、夏州都督李崇义率兵分道救之。五月十八日,又攻蔚州(今山西灵丘),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兵击之,兵败被俘。六月,掠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偏将杨玄基击走之。十一月十五日,唐以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讨伐突厥。明年七月,骨咄禄又扰朔州(今山西朔县)。议废丰州  永淳二年(六八三),丰州都督兵败被东突厥俘获,唐廷议废丰州(今内蒙古五原以南),徙丰州民于灵、夏二州。丰州都督司马唐休璟上言:丰州居地冲要,以黄河天险为固,秦汉以来,列为郡县,土宜耕牧。今弃之,则使东突厥占有河滨之地,灵、夏等州成为边境,人将不安其业,于国不利。又举隋末徙丰州民于宁、庆二州,致使突厥得以深入侵扰之鉴,其议乃止。薛仁贵卒永淳二年(六八三)二月二十一日,薛仁贵卒,年七十。仁贵[jiàng]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贫贱,贞观中(六四五)应募征高丽,至安地,斩高丽将,悬其头于马鞍,解郎将刘君昂之围,遂知名。唐师二十五万攻安市城,仁贵欲立奇功,着白色服,冲锋在前,太宗见而赏之,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令北门长上。军还,太宗谓喜得骁雄,[zhuó]为右领军郎将。显庆二年(六五七),从苏定方讨伐突厥贺鲁,献计归所俘突厥泥熟家口,使泥熟等随军击贺鲁。五年,破契丹黑山,擒其王阿卜固,及诸首领。以功封河东县男、左武卫将军。同年为铁勒道行军副总管,伐突厥九姓,擒叶护三兄弟,九姓自此衰落,不复为边患。乾封元年(六六六)随李勣攻灭高丽,率兵留守平壤,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咸亨元年(六七0),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副将郭待封违令,大军败于大非川,由是免官。后起为鸡林道总管,平高丽之叛。上元中(六七四至六七六),因事[zhé]象州,遇赦而归。开耀元年(六八二),高宗思其功,起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阿史德元珍云州,大胜。崔知温卒知温字礼仁,许州[yān]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左千牛,麟德中(六六四至六六五)转灵州都督府司马。灵州界内有浑,[]薛部落万余帐,数侵居民。百姓废农业,习骑射以备。知温上表请徙浑、斛薛于河北,凡十五报乃准。自此,百姓始得农耕。浑、斛薛初不愿徙,及徙,河北水草丰盛,皆谢知温之恩。知温四迁至兰州刺史。时有党项羌三万人来扰,州兵寡,众大惧,知温令开城门,羌人以为城内有备,不敢进。将军权善才率兵来救,大破之。善才欲追余党,并坑降者,知温阻之,由是降者益众。善才欲分降口与知温,知温言己谋为公事,非图私利,固辞不受。后迁尚书左丞黄门侍郎,修国史。永隆初(六八0),以秩卑,特诏同门下三品。二年(六八一)七月,迁中书令永淳二年(六八三)三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七。白铁余起事永淳十年(六八三)四月,绥州城平县(今陕西绥德以南)少数族步落稽人白铁余率众起事。初,铁余私埋铜佛于地中,待其上长草,谓乡人曰己于此处数见佛光,择日集众掘之,得铜佛。又言见圣佛者百疾皆愈,由是数年间获众多信徒及钱帛,遂据城平县反。铁余自称光明圣皇帝,置百官,率众攻打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焚村落。唐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率军镇压,二十七日,拔其城,俘铁余,平之。改元弘道  永淳二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改元弘道,大赦天下,版授百岁、九十岁、八十岁老人下州刺史、郡君、上州司马、县君、县令不等。又加内外官之阶。高宗欲亲上则天门楼宣赦,然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于殿前宣之。令诸州置道土观永淳二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诏诸州置道士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各度道士七人。高宗李治卒弘道元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高宗李治卒于贞观殿,终年五十六。在位二十五年,东灭百济高丽,西灭突厥贺鲁,国家版图扩至最大。在国内则推行均田制及垦荒,国家编户数字上升。又发展科举制,选用有才能较低级官吏任宰相。修订律令格式,撰成《唐律疏议》。显庆末年(六六一),因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遂令武后参政,形成“二圣”格局,实际军政大权归于武后。及卒,武后得以临朝称制。中宗李显即位弘道元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高宗卒,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均决于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弘道元年(六八三)十二月二十一日,裴炎为中书令,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初,政事堂置于门下省,门下省处中书、尚书两省之间,乃诏令文书下达上呈的中转站,政事堂置于此,便于三省首长(宰相)集中办事,体现三省制的平衡。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刚死,武后开始擅权,其时三省六首长,尚书省仅左仆射刘仁轨在位,仁轨年八十二,不能问政事;门下省仅刘景先守侍中(即见习侍中),景先原为裴炎下属,不敢与炎争权,炎任中书令,既主管政事堂公务,又同时兼管本省事务,为方便工作,遂迁政事堂至中书省。此迁实际上是三省制破坏的表现,中书令在与侍中的较量中占了优势,由此确立了中书省在三省中暂时的主导地位。
十二月——唐中宗继位。

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