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年少时被举孝廉,历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祸乱时袁术为后将军,后任南阳太守。初平元年(190年),袁术跟随其兄袁绍共同讨伐董卓。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初平四年(193年),又率领士兵在九江击杀扬州刺史陈温,自领扬州刺史,兼称徐州伯。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利用编造的符命在寿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自立为帝,建号仲氏,但未被普遍承认。但由于袁术部下人心不稳,战场上又被吕布、曹操所败,于是将皇帝称号送给袁绍,自己则去投奔袁绍之子袁谭。建安四年(199年),归顺袁谭未果于九江呕血而亡,后葬于今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蔡圩村。[4][5] 袁术曾任扬州刺史,割据扬州、自立为帝,最后争霸失败,死于九江,葬于淮南。被后人评价为“勇而无断、无德无谋。”[6][7]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