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脉

中国西藏西南部的山脉
冈底斯山脉(藏语:གངས་ཏི་སེ,[3]英语:Kailas Range或Kang-ti-ssu Shan[1][2]),藏语意为“众山之主”,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西南部,其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阿里狮泉河附近),东延至纳木错西南至拉萨,与念青唐古拉山脉衔接,全长1040千米,平均海拔5500~5800米,[4][6]主峰为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峰[a][8]最高峰为海拔7095米的冷布岗日。[7]
冈底斯山脉从白垩纪中期开始隆起,中晚始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形成山脉主体。[9]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组成了青藏高原重要的地理界限,是藏北极端寒旱的大陆性气候与藏南温带半干旱气候的分界线,[10]以及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11]是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发源地。[12]该山脉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二者中间形成了狭长谷地,孕育了玛旁雍错拉昂错等湖泊。[13]此外,冈底斯山脉还是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发源地,[14][12]并发育有大量冰川;近年来,冰川呈现萎缩态势,至2014年末,冈底斯山脉冰川面积已缩小了32.7%。[6][15]
冈底斯山脉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和地位,公元前3世纪之前,孕育了以冈底斯山周边地区为地理中心、以苯教文化为信仰基础和文明内容的古代象雄文化,主峰冈仁波齐被视为苯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的信仰中心和圣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徒。[12][16][17]冈底斯山脉拥有神山圣湖景区,[18][19]以及止热寺、江扎寺、经幡广场、色热龙寺等风景名胜。[20][21]

命名

冈底斯,“冈”为藏语“གངས”,意即“雪”,“底斯”为梵语“तुषार”,“雪山”之意,[22][23]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它的意思被引申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24]藏传佛教西藏传统典籍中,“冈底斯(山)”或“底斯”常特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冈仁波齐峰,冈仁波齐峰藏语为“གངས་རིན་པོ་ཆེ”,[25]意为“宝贝雪山”,梵语“कैलास”,意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