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hail)俗称雹子,又称雹或雹块,有的地区叫“冷子”,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有时可达10厘米以上,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以温带地区居多,夏季或春夏之交时最为常见。[1][2][5]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多雹灾严重的国家已进行了人工防雹试验。[6]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常在积雨云的内部形成,以颗粒状冰晶的形式出现。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7]它出现的范围较小,时间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天气,给农业、建筑、通信、电力、交通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冰雹在世界许多地方都会发生,全球冰雹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意大利北部等地区。[8] 形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