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是一个地名,因为许多朝代都有,并且不在同一处地方,因而在前面加上秦、汉、魏等朝代加以区别。[1]函谷关(the Hangu gate),始建于周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造最早的雄关要塞。[2]该地东自崤[xiáo]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3] 历史上,曾有秦、汉、魏三座不同时期的函谷关,其中,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函谷关(又称汉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东关村,西距秦关150公里;魏函谷关,又称“大崤关”“金陡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秦函谷关附近的黄河岸边,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
历史发展
秦函关谷
建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