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歌仙
1
4
刘三姐还被称为刘三妹、刘三姊、刘三娘、刘三妈、刘三姑、刘三女太、刘三太等,是壮族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歌仙”。[1]她以“善于唱歌”著称,是一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不畏强暴,性格开朗活泼且倔强,她是历代壮族人民精心塑造出来的壮族劳动妇女的光辉的典型形象[2]刘三姐并非一个具体的真实人物,早在宋人笔记中,其形象就已出现。[3]
最早有“刘三姐”文字记载是南宋王象之所编写的《舆地纪胜》中卷九十八《三妹山》。但关于刘三姐的原型起源却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4]观点分别为:聪明漂亮的农家女、爱歌善歌的歌仙、创造爱情的爱神、保护民间的农神以及拥有奇才异能的巫神。[5][6][7]因此,衍生出了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而刘三姐的形象也并不固定单一,随着社会时代和人们观念的发展,刘三姐形象历经了从淳朴善良、知书达理、伤风败俗和反抗斗争的演变过程。[8]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618年出生在天河县(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中还有记载。[9]
刘三姐的传说在岭南的壮族、汉族客家人、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群中都有流传,是岭南地区各民族的共享文化,也是各民族共同塑造的经典地域形象,体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10]人们为纪念歌仙刘三姐,逐渐发展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建设了多样的纪念建筑,如“三月三”歌会、南岬[jiǎ]仙姑诞、刘三姐大观园等,[8][2]刘三姐的故事及其歌谣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了壮族文化乃至整个广西文化的标志性符号。[11]刘三姐不仅是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的形象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艺术作品,如彩调剧《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山水实景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在这些作品中,刘三姐通常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性形象,她有着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勇敢的精神。她的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由、反抗、正义等价值观念的追求。[12]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13]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14][15]

人物起源

关于刘三姐,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南宋王象之所编写的《舆地纪胜》中卷九十八《三妹山》。刘三姐以“善于唱歌”著称,是一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不畏强暴,性格开朗活泼且倔强,她是历代壮族人民精心塑造出来的壮族妇女的典型形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