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是中国自行勘测设计、制造设备、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水电站,代表了中国20世纪60—70年代水电建设和机电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里程碑。1958年9月开工兴建,1961年停工,1964年复工,1974年12月竣工。[1] 刘家峡水电站可蓄水57亿立方米,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2]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洪排沙建筑物和引水发电建筑物三部分组成。[1]电站的厂房建在大坝后面,一半在主河道上,一半位于大山之中。电站厂房宽约25米,长约180米,有20层楼高。水电站中央安装5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供给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用电的任务。大坝采用重力坝型,最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5台国产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1969年3月29日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号机组投产发电,2、3、5号机组陆续安装并投入运行,至1974年12月18日第4号机组投入运行,共安装五台机组,电厂安装工程全部竣工。刘家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是拦河大坝,大坝全长840米,高147米,黄河干流和支流洮河、大夏河的河水汇入坝内,造成100米的落差,形成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阶段第7个阶梯水库。[3][4][5] 2019年4月12日,刘家峡水电站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6] 基本简介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是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刘家峡水电站从最初的五台机组116万千瓦增加至现在的八台机组170万千瓦。升级扩容背后,除了技术水平的提升,还有不断完善的生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