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坐落于国子监街3号,是全国首家以民间雕刻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馆主李松堂先生行走于北京拆迁街巷胡同,抢救出许多有价值的物件,故被称为“捡来的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2001年10月,2002年2月2日对外开放,旧址位于琉璃厂东街14号,2008年7月12日迁到现址。李松堂先生收藏曾被北京拆除的民居上的雕刻,门当、屋脊、瓦沿、影壁、门礅[dūn]及其他民间建筑构件、装饰件和室内摆设、家具等等数千件。 博物馆背景
随着城市的改造,北京的城墙、我们祖辈世代居住的无以计数的明清民居被拆除了,那些近千年来镶嵌在民居墙壁、门楼,活跃着中国祖辈几千年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的民间艺术的独特建筑构件曾经被当成城市垃圾被清除。今天,它们理应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因为李松堂先生半个世纪以来抢救、保护的数千件精美的民居雕刻构建,并成立此博物馆,以延续我们民族的美好记忆。 四合院简介
国子监街3号是乾隆进士徐廷芳的老宅,砖雕满院,古朴厚重。清末戊戌变法时,六君子曾在这里密谈,因此被抄过。大门为蛮子门,雍正年间一品文官团鹤祥云图案的台阶石,一对清光绪年间“丹凤朝阳”蹲腿压面石雕,东戗檐为乾隆年间“空城计”砖雕,西戗檐为乾隆年间“萧何月下追韩信”砖雕,两套砖雕是乾隆年间镂空透雕的精品,门面四组清光绪年间木雕雀替,尤其是西房檐下的“双喜双寿”垂花镂空木雕,东房檐的“麒麟送子”精美绝伦,青白石大明鼓形麒麟门墩,大门上的楹联是“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门当为明朝万历镂空双狮透雕,乾隆26年的门楼脊背二龙戏珠衬托处宅院的古色古香,四合院内共有明清建筑雕刻构建就有数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