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回归到最北时的纬线
1
4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又称夏至线,太阳直射点于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至此。它也是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北点所在的纬线,其纬度值约为23°26′N。[3][4]北回归线在地球表面长约37000千米,穿越了16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经过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长达2000多千米。[5][6]
黄道面位置变化的影响,北回归线的纬度值也在一个范围内不断变化。1976年,第十六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将2000年的北回归线地理位置定为23°26′21.448″N。[7]北回归线是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重要纬线,它既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也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自然地理现象。夏至前,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相反。夏至后,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反之。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可出现“立杆不见影[a]”的天文现象[9][10][11]

命名

英文名称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占星学家观测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位置正处在天空中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宫(Cancer)方位,从此回归远处,故称“巨蟹座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但由于地轴进动现象(地轴自转线以25800年为一周期缓慢摇摆),在过去的2000年,夏至时的太阳位置曾从巨蟹座移至双子座,而现在这一位置已变为金牛座,并将持续3000年左右。[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