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

大熊座中排列成斗形的7颗亮星
1
4
北斗(英文名:Big Dipper[2]),别称北斗七星[3]大熊座内的一个星群,分别为大熊座α、β、γ、δ、ε、ζ、η,在中国称之为天枢(北斗一)、天璇(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和摇光(北斗七)。[4]七颗星组成的斗勺形星座,故被统称为“北斗七星”。[3][6]
北斗七星中,前4颗星组成斗形,故名斗魁,或称魁星,又名璇玑。后3颗星组成斗柄(即斗杓)或称玉衡。其中天权星等为三等星,其余6颗星均为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用来指示方向和认识其它天体,例如天枢天璇连接的线段沿天璇至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即可找到北极星[3][7]此外,由于恒星自行,北斗七星的位置处于不断变化中,预计在十万年以后,北斗七星将不再是如今的勺子形状。[8][9]
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天文学就建立了相应的星座星宿系统[10],并在仰韶文化[a]中晚期发现了最早的北斗信仰。[11][12]汉代的《春秋运斗枢》中提及北斗七星命名“第一天枢,第二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杓[b]),斗运中央,制临四海”的说法。[13]同时,关于北斗的应用:在“观象授时”的远古时代,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来确定季节。[14]

发现与命名

早期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