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

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政府
北洋政府(1912年3月10日~1928年6月3日)又称北京政府,是指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政府[1]
1911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2],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同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取代了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袁世凯正式成立了北京临时政府,这也宣示着北洋政府的建立标志[3]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代,此时新组织力还未凝聚,出现了“宋教仁案、袁世凯称帝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独裁,军阀分裂割据等乱象,有志之士认识到这些之后也先后开启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但是这些都失败了,但是同样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中国无产阶级也在逐步扩大[4]。并且北洋政府先后历经16年历史,从袁世凯统治时期到直、皖、奉各派系轮流执政时期,北洋政府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策略上都进行改革或者是改变,北洋政府也是近代中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政治体制转型、过渡时期的产物,半殖民半封建也是这个过渡性政府的最根本的特征。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北洋政府的落幕[3]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过渡性政府[3],但北洋政府在经济、教育、外交上都对当时中国造成了深刻影响[5][6][7]。中国历史学家来新夏在《北洋军阀史》中曾评价北洋政府,北洋军阀集团是在清末维系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个支柱;北洋军阀集团是辛亥革命时期转移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华民国统一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北洋军阀集团所掌握的北洋政府是由统一走向再统一的过渡;北洋军阀集团使中国的军制摆脱了旧有的落后陈旧的状态。北洋军阀集团对中国社会的破坏,对人民生活所造成的种种灾难,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唯命是从和丧权辱国等,都起了阻碍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它在改革军制方面的成效是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的。[8]

历史背景

1911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2],12月2日,武汉代表会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了临时大总统选举的一系列规程,确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9][10]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同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请辞南京临时大总统。2月15日,参议会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取得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高领导权,其领导的北洋军阀政治军事集团形成。[11]这个新建立起来的以北洋军事政治集团为核心的政权,在历史上被称为“北洋政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