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狮(拉丁学名:Eumetopias jubatus),[2]又称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海驴,是体型最大的海狮科动物。[3]成兽体重350~1120千克,体长2.3~3.4米。[6]两性体型差异显著,成年雄兽的体重通常是同龄雌兽的三倍,且体长比其长20%~25%。[11][7]北海狮体形瘦长,面部宽短,[3][7]眼眶大,触须长,耳廓相对较短并紧贴在头部两侧;前后肢均为鳍状,鳍肢各趾的长度不等;[8][9]身被短毛,仅鳍肢末端裸露;体毛呈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部及腹部色深,[8]鳍肢为对比鲜明的黑色。[9] 北海狮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包括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堪察加、阿留申群岛和北干岛等地。在中国见于江苏启东的黄海海域和辽宁大洼的渤海海域。[12]北海狮主要栖息于海滩和岩石海岸线,活动范围一直延伸至外大陆架和陆坡,并会进入较深的远洋带海域。主要以多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6][11]北海狮每年5-8月间繁殖,每胎仅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约为100厘米,体重约20千克,3-5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以上。[10] 北海狮经过海军的专业训练后可用于代替潜水员打捞海底遗物、火箭和深水炸弹等,还能进行水下军事侦探和海底救生活动,具有一定的军事价值。[10] 2016年2月4日,北海狮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近危物种(NT)。[4]2021年2月5日,北海狮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