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人

生活于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的原始人类
半坡人是生活在六千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原始人类。[1][2]半坡人创造的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脉络的一支(公元前7000年—前6000年),因位于今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半坡人已经开始从阴暗的洞穴中走出、建造居所并且逐步走向村落农耕的定居生活、结束了“手捧为碗”“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3]
半坡人以原始农业、家畜饲养、捕鱼、狩猎以及采集活动为生,其中农业生产居于首要地位。[4]半坡人的生产工具以石、骨、木头为主;[4]其生活用具主要以陶器为主,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有杯、盘、碗、碟等,其中彩陶上面绘有自然界的山水植物以及人们狩猎的对象鹿、鱼等图案花纹。[5]半坡人饮食用具主要分为饮食器、水器、炊器和储藏器;[6]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肉类食物既有通过渔猎活动获得的鱼类、螺蛳、斑鹿竹鼠野兔和短尾兔等,也有家畜饲养的猪、狗等,还有天然食物,如草类植物蒿、[]、禾草、葎草,树木柳、胡桃、栎、柿,植物的根、茎、叶,鸟蛋、蜂蜜、草籽等;[7]饮食方式主要有烤、煮、蒸。[8]
半坡人创造的彩陶文化是我国史前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反映人们从长期的劳动中获得了对于自然固有物质的完善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强烈的历史民族文化特性,在世界的历史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9]

半坡遗址

一路想来,渭河发源于甘肃,滔滔滚滚曲折而来,奔腾东流注入黄河,横贯陕西中部。渭河流域,支流密布,土地肥沃,人称八百里秦川,为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半坡遗址恰在秦川上,背依白鹿原,前临[chǎn] 河,距今约五千至六千年,当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了。作为时间上前后相继的上宅文化遗址,北有燕山,南有[] 河,依山傍水。看来人类早期生活似有共通之处,毕竟那个时代人类还只有被动的依赖自然,而不能主动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半坡遗址,发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以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我国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博物馆,就坐落在遗址上,进去,须登几十级台阶,仿佛一条时光隧道,一级级引我步入远古先民的生活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