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的新闻写作方法
华尔街日报体是《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基尔戈尔大胆创新,在文章开头加入一些故事性的描述手法。之后,《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便经常在非事件性新闻或深度报道的开头采用故事性描述的写作技巧,通过讲述一个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人物故事,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2][3]介绍背景、原因、趋势等等,最后回归到开头的小故事,以小见大,升华主题。[3]《华尔街日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步骤。[2]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个体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3]
华尔街日报体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故事来组织报道,故事通常是讲述普通人物学习生活工作等某方面发生了的变化,制造悬念,以此激发读者的兴趣。“华尔街日报体”定型后在西方报界备受推崇,其影响力不限于《华尔街日报》,其他各报也纷纷借鉴。华尔街日报体在实践中有一些变种,如在新闻主题充分阐述后,并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人物身上,这种结构形式被称作不完全华式结构。另一个变种是导语上有所不同,导语由讲小故事变为描写场景或描绘细节,其他的结构(过渡,阐述主题以及结尾)都是一样的。[4]

结构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 Evaluation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