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别名大越,刘䶮所建,历四帝,国祚[zuò]五十五年[4][5],若从唐天祐二年(905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则刘氏政权历五主,统御达67年,[6]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7]。 唐朝末年,岭南刘谦通过联姻、建立军队来扩充自己的力量,后因军功担任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刺史,统领了庞大的军队和战舰[8]。乾宁元年(894年)刘谦逝世,其长子刘隐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并逐步统一了岭南地区,后担任清海节度使,封为南海王[9][8][10][11][12]。乾化元年(911)刘隐去世,他的弟弟刘䶮继承了其职位,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刘䶮[yǎn]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将广州改名为兴王府,建立了大越国。次年十一月,他改国号为汉,因此被称为南汉。[8]刘䶮被尊为南汉高祖。南汉建国后,刘䶮在政治上参照唐朝的制度进行简化,并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同时让文人和宗室中的诸王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的权力,并逐步废除方镇制度。经济上,举行籍田仪式,刺激农业生产,并积极鼓励通商贸易,以充实府库,同时在外交上积极与邻国结好[7]。晚年的刘䶮,骄傲自大,荒淫无度,喜爱建造宫殿,并且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