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艾蒿(学名:Artemisia verlotorum Lamotte),别名白蒿、大青蒿、刘寄奴等,为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植物[1],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国[2][3]。南艾蒿多生于海拔600-7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荒野、草地、田边、溪沟边湿地[4]。 南艾蒿为多年生草本[2],植株高度为50-120厘米[5],有香气。侧根多,主根明显,根状茎短[2]。茎粗壮,直立[5],少数或者单生。叶片质地为纸质[2],基生的叶片形状为卵形,二回羽状分裂,叶柄有假托叶;中部的叶片一回羽状分裂;上部的叶片通常3裂[5]。头状花序无梗,直立,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总苞片呈覆瓦状排列,外总苞片卵形,中、内层总苞片形状为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雌花的檐部颜色为紫色,花冠狭管状;两性花的檐部颜色为紫红色,花冠管状[2]。瘦果的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灰色[5]。花果期7-10月[2]。 南艾蒿的幼苗及嫩茎叶可食[4]。其全草可入药,具有祛风逐湿、 消肿止血、安胎的作用[6]。
形态特征
南艾蒿为多年生草本[2],株高50-120厘米[5],有香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