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的
扩充海军
印度这样大力扩充海军的主要战略目的,按照它自己的解释和陆续透露的意图,首先就是要实现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称霸印度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印度就提出了“保陆制海”的战略,即在巩固和扩大陆上霸权的同时,通过“三个控制区”来变印度洋为“完全控制区”;在当时海上力量尚不足以控制整个印度洋时,应首先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以保障印度东西两侧的安全,同时兼顾进出印度洋的海峡的特殊战略意义。随着海军力量的发展,印度又提出了打造远洋海军的“蓝水工程”,以便把海军活动范围扩大到向东达南中国海及太平洋边缘,向西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达地中海,向南达印度洋最南端边缘、甚至绕过好望角远达大西洋,并提出要对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五大战略水道进行“控制”。正是为实现这样的战略规划,印度海军认为有必要在2010年前后建成一支由3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强大海上战斗群,并始终保持20艘左右的潜艇攻击力量;印度海军的上述种种努力,都是这种计划的具体体现。印度自造航母和全面扩充海军的努力,也和它在1998年成为正式核国家的以及当前世界海军正处在技术转型的“坎”上有关。一方面,有了核武器以后,它就必然要大力发展各种核导弹,而发展核导弹的同时,也就必然要将其向海基和潜射平台延伸,因此就需要建造有一定排水量、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水面舰只和潜艇。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的海军水面舰只,有一种以“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导弹巡洋舰、“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为“模板”进行更新换代的趋势,像前述印度从俄罗斯购进的11356型护卫舰和自建的“尼尔吉里”级护卫舰,也是如此。而印度海军大量的现役苏式舰艇,即便从其舰形来看,也已大大落伍了,或者说存在着“代沟”,升级改造毕竟是权宜之计,由此也推动了印度的大规模造舰、买舰行动。撇开印度称霸印度洋战略的好坏对错不谈,如果仅从海军军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角度看问题,应当说印度海军的现代化努力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自建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