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功名之士,代有其人,知祖德之贻留,为甚远也。礼教之大,为国之本,不外是矣。五、为子孙者,必善继述,以光前裕后,方可为孝。
渡琼祖考
据《吉氏族谱》记载,崖州吉氏始祖吉士铨,字恩选,生卒不详,乃居闽祖吉学孔之后,宋吉天相之耳孙。清光绪年间,十五世孙、举人吉大文到闽任职,期间寻祖访宗,撰《吉氏谱考》:始祖,旧传明时由福建莆田县来,为昌化(今海南昌江、东方一带)教官,因居焉。其官,府志县志不载,名也失考,传疑而已。葬于感恩(感恩县在解放初期与昌江县合并为感昌县,今为海南东方县)十所村东坡上。其坡有石墓三座,相离不远,均刻石志,嵌于墓门。中座志“总管相公墓”,左座志“巡检吉公墓”,右座志“吉公孺墓”。而我族仅认右座为祖坟者,何欤[yú]?窃忆中间一座无姓,左右两座书吉姓,则中座无书可知也。或中座为昌化祖父,左座为昌化祖公,右座为昌化祖婆,未可知也。忆总管之官,元以前方有之,非明时墓矣。 府志载:“永乐中,吉昌,系山西北庭人,乃忠臣大夫吉星之子,累官山东副使,以谤谪[zhé]置儋耳军。”安置时昌化尚属儋耳军,居儋即是居昌耶。而昌化“驸马村(今属东方市)”吉家,又称与“上下榕”。吉氏不同祖,或为吉昌之子孙欤,抑别有支派欤?又考,府志载:“元末,昌化人吉天章,夺知县印。”则昌化之吉家自元时已有矣。 迁崖二世祖讳邦豪,三世祖讳微,州志载“宣德年间岁贡”。考,宣德在位十年,岁贡四名,微公居其次,则微公当为宣德三年贡也。州人入学补廪[lǐn]甚早,亦必四十以上方出贡。祖微以四十五岁出贡之例,逆推之,其入学补廪当在建文、永乐间,其生当在洪武十五、六年。则邦豪祖之生,当在元顺帝时无疑。始祖由闽迁昌,在元末明初,亦难证实。而祠匾称“熙重”年间来,因嘉庆年间合族重修感恩十所“吉公孺墓”,在墓中得“熙宁重宝”古钱一枚,遂指为“熙重”纪元之号否?此其不考古之误矣。十五世孙、举人大文,候补道,职闽省,访莆田县。有吉姓人,但其姓甚微,其人少,难以见访考订,为可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