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联邦直辖区(马来语: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英语:Federal Territory of Kuala Lumpur)。简称吉隆坡(Kuala Lumpur),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及最大城市,[22]位于马来半岛中部西岸,[4]被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包围,[23]境域面积为243平方千米,[24]截至2022年,吉隆坡人口为190万人,[7]官方语言为马来语(Malaysian)。[25]吉隆坡大都区面积为2793平方千米,人口为862.2万人。[26][27]截至2023年,吉隆坡拥有11个市辖区,隶属于联邦直辖区部下辖的吉隆坡市政厅管理,政府驻地在吉隆坡拉惹劳勿大道(Jalan Raja Laut)。[6] 吉隆坡的马来语意为“泥泞河口”,这个河口指的是巴生河和鹅麦河的交汇处,海拔21.95米,呈现谷地地形。[28][29]属热带雨林气候,长年温暖,四季如夏。[3]吉隆坡在15世纪为马六甲苏丹帝国统治,[30]因境内锡矿资源的开发,于1857年成为一个城镇。[31][32]1867至1874年期间,吉隆坡因锡矿收入的问题卷入了雪兰莪内战(Klang War),并在1872年被拉惹马哈迪占领烧毁。[33]战后恢复重建,许多商人迁移至吉隆坡。1880年,英国第二任参政司道格拉斯(Bloomfield Douglas)决定将雪兰莪的首府从巴生迁移至吉隆坡。[34][35]1896年,吉隆坡被英殖民政府选为新成立的马来联邦的首都。[36][37]1942年被日本军队占领,[38]1945年8月日军撤离吉隆坡。[36]1946年4月1日,英殖民政府将吉隆坡所属的雪兰莪州被划分入马来亚联邦。[39]英国殖民期间华裔和印度裔移民工人被引入至马来西亚,马来人被排挤至农村。[39]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脱离大英帝国统治获得独立。[40][41]1972年,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城市(City Satus)”。[32][42]2007年、2012年和2013年,吉隆坡爆发了反政府集会,以提倡选举公平。[43]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44]为马来西亚的经济中心,有“世界锡都、胶都”之美誉。[45]吉隆坡也是旅游和购物的热门城市和马来西亚最国际化的城市。[46]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常驻吉隆坡。[47][48][49]其主要经济产业为服务业,2022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91.3%。2022年吉隆坡GDP为2398亿令吉,其中服务业产值为2189.81亿令吉。[10]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