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共历三任帝王,历时17年。[1] 唐末战乱不断,朱温在平定黄巢起义中壮大了势力,掌握了中央朝政。[9]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他以汴州、洛阳分别为东都与西都。[10]但同时在河东割据的李克用等拒绝接受后梁管制,视其为“伪逆”而与之对峙或自立为帝。朱温开国初轻徭薄赋,但在北方梁晋争霸的过程中屡处下风,朱温在潞州战败。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杀父称帝。次年,朱友贞[b]出师讨伐,推翻朱友珪,朱友珪自杀,友贞继位,改名锽,又改为瑱。[11]梁末帝在位时期信用奸臣如赵岩等人,使得老臣相续辞去或遭排挤,内地发生地方起义,后唐李存勖趁机进攻。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唐军进逼后梁东都汴州,梁末帝朱友贞在城破之际命令手下禁军将领杀死自己,遂梁亡,享国17年。[12][13][14] 后梁自开国便征战不断,其统治范围亦变化不定,北部约以黄河为界,东至大海,南抵秦岭淮河,西至关中。据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陶懋炳先生记后梁为疆域最小的正统王朝。后梁建国模式是“方镇为国”的道路,其统治依靠于对地方军镇力量的控制强度。[15][16] 国号
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平复黄巢起义后受封为梁王。及天祐[yòu]四年(907)朱全忠篡唐,便以故唐赐予的封号为国号。后人为了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萧梁和西梁有所区分,便称之为“后梁”“北梁”。[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