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济

吕济
吕济(1892.12.20-1956.11.23),字普生,陆军中将。其祖籍山东省清平县金郝庄乡(今属临清市张伴屯村,出生在湖北省沙市县城。其父官举家迁回原籍后,吕济考入位于济南南关的陆军小学,继又升入位于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三期,1916年夏,吕济在预校毕业后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入伍训练,随后于1917年3月升入保定军校第六期。后长期担任参谋长,辅助商震,成为商震智囊;再佐上官云相;后参加长城抗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成为少将师长,军校主任,后备司令。1947年7月7日,正式退为备役,后举家迁居杭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济向解放军杭州军管会登记自首,随后被送往苏州解放军官训练学习。半年后,吕济获释回家,并于1950年8月移居南京。1956年11月2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南京工人医院(今浙江省人民医院)去世。

保定六期

祖籍山东省清平县金郝庄乡(今属临清市张伴屯村。1892年12月20日(清光绪十八年冬月初二)出生在湖北省沙市县城的一户官僚家庭,父名钦泰,为当地长江江堤修筑的监督,母彭氏。吕济在家中行三,有异母兄姐各一。由于吕济出身于官僚家庭,从小就受到四书五经的熏陶,并先后对天文、历史、地理、佛经、书法、[zuǎn]刻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吕钦泰辞官举家迁回原籍后,吕济在县太爷的保送下考入位于济南南关的陆军小学,继又升入位于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三期。1916年夏,吕济在预校毕业后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入伍训练,随后于1917年3月升入保定军校第六期,习炮科,编在炮兵第2连。就学期间,吕济与步兵科同学上官云相相交甚厚,两人联合发起成立“同学学术研究会”,旨在团结志同道合者相互砥砺。入会者有五期和六期同学六十余人,其中较为出名者有五期的赵承绶、蓝香山、张荫梧、严重、牛元峰等人,六期有余汉谋顾祝同叶蓬丘兆琛甘芳等人。起初研究会的成员每月在餐馆聚会一次,由吕济和上官云相演说一番,之后大伙出钱租用了一间民房,与会成员便开始每周聚会一次,内容有聚餐、谈心、吟诗、互勉等。但由于研究会没有领头人,时间一长反成为了一个聚会团体,以致聚会逐渐减少,最后无形解散。
保定军校第六期学员除有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三期的学生外,还有武昌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学生和袁世凯所办的模范团第二期学兵。由于模范团学兵出生与军官生不同,两派时常发生分歧,并逐渐演化成械斗。事情发生后,校长杨祖德、教育长刘汝贤等多次派人进行调停,但仍不能制止。模范团学员势单被轰出学校,随后又在校外与军校生对峙,且双方各自放岗布哨,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杨祖德经请示陆军部,将双方挑头闹事的学员开除学籍,方才平息此事。吕济虽也不可避免的参加这次事件,但由于事后校方处理得当,使得附属者都能安心的完成学业。第六期的毕业生有1333名,为各期毕业生最多的一届,这些毕业生在日后的军界中各有发展,功成名就者不在少数,就是在炮兵科的148名毕业生中也不乏晋阶将官之人,如范国璋俞方皋郭持平、傅正理、蔡盛熙、郭忏沈应时严尔艾邓挥方克猷温克刚邵百昌梁世骥张玉珽、哈金甲等。

辅助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