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哥斯达黎加的牛车那可是大名鼎鼎,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哥斯达黎加的牧牛传统和牛车”榜上有名,1988年,更被哥斯达黎加政府正式规定为国家象征,使这项国粹成为了哥斯达黎加民族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定报告中说,虽然牛车是一件具体的东西,但是伴随它存在的哥斯达黎加民间传统和文化却是难以触及的珍贵遗产。 基本概况
传统的牛车,是哥斯达黎加最著名的工艺。从19世纪中叶开始,牛车就被用来运输咖啡豆,从哥斯达黎加中央谷地,越过群山,送到太平洋海岸的潘塔热那斯,全程需要10至15天。牛车采用没有辐条的车轮,一种阿兹台克人的圆盘和西班牙辐条车轮的混合物,穿过泥浆时 不至陷入泥沼。许多情况下,牛车是一个家庭的唯一运输方式,并经常被当作社会地位的象征。绘画和装饰牛车的传统始于20世纪初。最初,哥斯达黎加的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驾车者的出身可以通过车轮上的图案得以识别。至1915年,花卉、面容、甚至微缩风景都出现在星形图案旁。每年的竞赛都会奖励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这种竞赛一直延续至今。 每辆牛车都被制作出独特的“歌声”,即产生于牛车颠簸前行时,金属铃叩击车轮中轴的和谐声响。据推测,这一发明是为了使农场主听到劳工劳动的声音。一旦牛车成为自尊之源,车主在制造中就投入了更大关注,选择最优质的木料使其发出最美的声音。
牛车装饰丰富多彩,已经与原来那种粗糙、矩形的、加藤条框并蒙以生牛皮油布的车辆完全不同了。哥斯达黎加的大部分地区,卡车和火车代替牛车成为主要运输工具,但是牛车仍然是哥斯达黎加农村生活的有力象征。牛车仍然在游行、宗教和世俗庆典中起着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