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隆基-快懂百科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其父为唐睿宗李旦,生母为窦德妃(后追谥为昭成皇后),[1][2][3]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公元712年9月8日—公元756年8月12日在位)。[4][5] 李隆基出生于垂拱元年八月(685年9月8日),生于东都洛阳,三岁时被封为楚王,九岁时又被改封为临淄王。[2]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庚子日(7月21日),李隆基抢在韦后称帝前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扶持其父唐睿宗李旦复位后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八月庚子日(712年9月8日),睿宗李旦禅让于太子,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改元先天。[1][2] 李隆基即位以后,在政治上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重用姚崇、宋璟等人;在经济上,调整经济政策,重视工农业发展;在军事上,改革兵制,巩固国家统一。在李隆基的治 理下,唐朝出现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长的全盛局面,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但李隆基晚年昏庸,逐渐满足于现状,怠慢朝政、任用奸臣,加之各种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2][3]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6]宝应元年四月初五(762年5月3日)李隆基驾崩,享年七十八岁,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安葬于唐泰陵(今陕西蒲城县东北金粟山)中。清朝时期,为了避开康熙帝玄烨的名讳,多称其为唐明皇。[2][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