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别名“天下第一雄关”“河西第一隘口”[9],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10]嘉峪关地域长期处于不同部族和势力的争夺中,至今有2000多年的修筑、使用长城历史。[11]整个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12]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4]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13] 嘉峪关建成了以关城景区为主体 ,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魏晋墓景区为辅助的文物景,景区拥有长城工牌、嘉峪关关照印版、木觚等文物。[14]相传还有击石燕鸣、定城砖、冰道运石的故事。[6]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嘉峪关在当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时的后勤保障地、政府朝贡关口、更是民间通商口岸。[15] 嘉峪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嘉峪关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4][5]嘉峪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6] 1999年,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全面启动了关城文物景区的建设,2005年,嘉岭关市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2亿多元建设旅游景区,[17]嘉峪关市打造了“天下第一雄关一嘉峪关”金字招牌,带动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18]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