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 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结果前四名是:李世芳得票5800张,毛世来得票5000张,张君秋得票4800张,宋德珠得票3600张,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京剧“四小名旦”。 1940年,北平《立言画刊》在长安剧场组织四小名旦合作演出《白蛇传》,李世芳、宋德珠合演《金山寺水斗》;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祭塔》,“四小名旦”遂成定论。1947年因李世芳 飞机失事遇难,“四小名旦”出现空缺。同年北平《纪事报》发起选举“新四小名旦”,结果得票20万张,选出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瀚英四位,这次选举未能改变过去定论,观众对原四小名旦印象更深。[1][2] 人物介绍
李世芳
李世芳原名李福禄,祖籍山西,1921年生于北京。父亲李子健是晋剧名旦,艺名“红牡丹”,文武兼精。母亲亦为晋剧名优,授徒很多。李福禄11岁入“富连成”科班五科,改名李世芳。1936年拜梅兰芳为师。他刻苦专心,艺事精进,加上他又娶名旦姚玉芙之女为妻,在其岳父指导下,他广采博纳,风格独具。他扮相华丽大方,眼睛灵活传神,嗓音甜润明亮,舞姿准确优美,富有创新精神,当时评论他是:以其秋水双瞳,春风举云,酷似婉华,具王者相,获有“小梅兰芳”之誉。常演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玉堂春》、《霸王别姬》、《生死恨》等。1947年1月5日应某票房邀请,由上海去青岛演出,不幸飞机在青岛崂山附近失事遇难,是年26岁,其学生有李蓉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