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不制水,基础理论名词。既为证名,又属病机。指脾土虚弱不能运化、制约水湿,致湿浊停滞,泛滥为患,出现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病症。[1] 解读
脾属土,肾主水。根据五行的资生制约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脾土制约水液,使其正常运化,不使泛滥成病。若脾土虚弱不能运化、制约水湿,致湿浊停滞,泛滥为患,出现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病症,称为土不制水。
中医应用
中医可以用培土制水法对土不制水所致病证进行治疗。即用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