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以全球战略的观点,分析地理现实与人类事务之间的联系,尝试探究某种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规律,为治国和战略制定服务。其中,低级层次的地缘政治涉及一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这也是运用最广的一个界定;中等层次(区城主义或地区主义)的地缘政治主要涉及一个国家的周边范围更广泛的地区;而世界范围的地缘政治则将世界当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研究,采用此视角的多是大国,尤其是那些具有世界战略意图的国家,地缘政治在这一层次上也多半涉及大国之间的关系。[1]
东西方古代均产生了地缘政治思想,而西方率先发展出了成体系的地缘政治理 论和学派:拉采尔、契伦二位德国地理学家为地缘政治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前者提出了有机国家论,被视为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基石;而后者则于1916年第一次提出“地缘政治”的概念,正式开启了该领域的学科发展。[2]此后,德国地理学家的研究启发了德国地缘政治学派、英法地缘政治学派,前者在一战与二战间隙提出的“生存空间”理论最后成为纳粹德国扩张的借口[3],而后者同期发展了实操性更强的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启发了英美的军事战略设计、促进了各军种的发展。[4] 与此同时,法国地缘政治学派则在一战与二战间隙通过批判拉采尔的理论起家,并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范式,作为地缘政治学的替代性理论进路存在。法国地缘政治学派的观点与主流地缘政治学有一定差别,认为地理与其说是一种决定性因素,不如说是为人的行动提供了舞台和可能性,同时认为地缘政治冲突有和平解决的可能。[5] 地缘政治学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影响深远,而后者的进程也影响了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早在一战期间,意大利的杜黑便根据制空权理念进行了首次空中侦查与轰炸;而二战期间,“地缘政治”这一概念也为德国的地理学家和纳粹军事战略家的对外扩张政策背书。这使得地缘政治学被污名化,甚至损害了政治地理学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作为学术研究合法领域的地位。然而,以地缘政治为理论基础的军事战略、政治思想仍然持续指导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地缘大国的政策和战略制定。[6] 理念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