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带(Seismic Belts)是指地震集中分布,且呈有规律的带状的地区。地震研究工作发现,地震并非均匀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部分,而是集中于某些特定条带,这些地震集中的条带称为地震带。[2][3]
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致,板块间的相互移动是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岛弧、山脉、火山活动、深海槽和洋脊通常是地震带的形成的主要特征。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4]全球地震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火环)、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海岭地震带)。[5][6][7] 地震带的形成
地震带命名
英国地质学家英国地质学家约翰·米尔恩(John·Milne)于1900年研制成水平摆地震仪,同时,首次绘出全世界地震分布图,勾画出世界12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并开始组建地震台网监测地震活动,在地震台站多年对震中位置的大量统计下,逐渐形成了板块边缘的震中带。[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