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论

《过渡时期的经济学》中的观点
俄国布哈林提出的经济平衡和社会平衡的观点。1920年在《过渡时期的经济学》一书中用来论证战时共产主义

解释

1、俄国布哈林提出的经济平衡和社会平衡的观点。1920年在《过渡时期的经济学》一书中用来论证战时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平衡状态的产生和克服的一段话:“不同生产领域的这种保持平衡的经常趋势,只不过是对这种平衡经常遭到破坏的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54页)。
2、关于受众态度改变的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费里兹·海德(Frilz Heider)于1946年提出。海德认为,当人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会感到心情紧张,并产生一种力求恢复平衡的力量。所谓平衡,即人的“感觉系统与所经验的情绪毫无压力地共存在一起”的状态。人处于平衡状态时,感到舒服、轻松。
平衡论是最基础的理论。平衡: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以平衡为中心目标。一般都有自己的平衡系统,而自动检测尽量调节平衡;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平衡点和平衡能力,超越平衡能力范围都会出问题;然而事物的生存与灭亡、前进与后退却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之所以我们要找到平衡系统的平衡点,以及平衡能力;巧妙利用事物的非平衡状态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