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坝址曾进行过长时期的比较和研究,1979年经选坝会议综合研究比较,选定三斗坪坝址,可行性研究报告肯定了这一坝址,初步设计经复核仍选用此坝址。三斗坪坝址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下游距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约40公里。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00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约5.3亿吨。 基本信息
坝址选择
坝址区河谷宽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中堡岛顺江分布,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坝轴线高程185米处的宽度约2250米,左、右岸临江最高山脊高程分另别为263米和243米。枢纽建筑物基础岩石为坚硬完整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坝区地壳稳定,经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鉴定,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三峡工程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是经过大量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千米,从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千米,从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对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作为坝区比较的代表性坝段进行深入地质勘察。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