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五针松
大别山五针松(学名:Pinus dabeshanensis Cheng et Law )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达0.5米;树皮棕褐色,枝条开展,树冠尖塔形;枝灰红褐色,粗糙不平;冬芽淡黄褐色,无树脂。针叶微弯曲,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叶鞘早落。球果圆柱状椭圆形,熟时种鳞张开,鳞盾淡黄色,有光泽,鳞脐不显著,种子淡褐色,上部边缘具极短的木质翅,种皮较薄。
分布于中国安徽西南部及湖北东部的大别山区;在岳西来榜门坎岭海拔900-1400米之山坡地带与黄山松混生,或生于悬岩石缝间。
该种木材性质及用途同华山松。可作大别山区的造林树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编辑摘要形态特征/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大别山五针松乔木,高20余米,胸径50厘米;树皮棕褐色,浅裂成不规则的小方形薄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尖塔形;一年生枝淡黄色或微带褐色,表面常具薄蜡层,无毛,有光泽,二、三年生枝灰红褐色,粗糙不平;冬芽淡黄褐色,近卵圆形,无树脂。
针叶5针一束,长5-14厘米,径约1毫米,微弯曲,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背面无气孔线,仅腹面每侧有2-4条灰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皮下细胞一层,背部有2个边生树脂道,腹面无树脂道;;叶鞘早落。
球果圆柱状椭圆形,长约14厘米,径约4.5厘米(种鳞张开时,径约8厘米),梗长0.7-1厘米;熟时种鳞张开,中部种鳞近长方状倒卵形,上部较宽,下部渐窄,长3-4厘米,宽2-2.5厘米;鳞盾淡黄色,斜方形,有光泽,上部宽三角状圆形,先端圆钝,边缘薄,显著地向外反卷,鳞脐不显著,下部底边宽楔形;种子淡褐色,倒卵状椭圆形,长1.4-1.8厘米,径8-9毫米,上部边缘具极短的木质翅,种皮较薄。[1]
近种区别/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该种近华山松(Pinus dabeshanensisFranch.),区别在其一年生枝淡黄色或微带褐色,常被薄腊层;针叶常较细柔;球果圆柱状椭圆形,种鳞的先端(即鳞盾的上部先端)向外反卷;种子倒卵状椭圆形,上端具木质短翅,种皮较薄,褐色。[1]
生长环境/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大别山五针松适生在大别山区E115°24′-116°21′、N30°44′-30°51′、海拔介于900-1350米的山脊、悬岩陡坡和沟谷两侧,该区域属于大别山腹地,雨量丰富,夏季多云雾,冬季较寒冷,气温年平均为14-15℃,年降水量1350-1400毫米,耐严寒,抗风害。常与黄山松等针阔叶混生。[2]
分布范围/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大别山五针松分布在中国安徽西南部(岳西)及湖北东部(英山、罗田)的大别山区;在岳西来榜门坎岭(模式标本产地)。[1]
繁殖方法/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播种
大别山五针松生长于阴坡、半阴坡,很少结实,且秕粒较多。采种母树宜选择50-60年生的壮年树,每年10月左 右球果成熟时采收球果,堆放在阴湿处,浇透清水,上覆稻草,经5-7天后,球果变成黑色,即扒开球果堆摊晒2-3天,使鳞片裂开,种子脱落。种子收集后即进行水选,收取下沉的饱满种子,除去杂物并阴干,装入袋中,放在通风干燥处贮存,留待次年春季播种育苗。
播种前,种子用清水浸2-3天,每天换水一次,进行催芽。采用条播,行距20厘米,播幅5-7厘米,均匀将种子排放在播种沟内,然后覆土厚2-3厘米,随即盖草或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及时除去覆盖物。由于大别山五针松幼苗嫩弱,怕强光曝晒,应采取庇荫措施,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喷水,保持苗床湿润,为促进幼苗生长,5月中旬开始到7月底以前,进行2-3次追肥,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止追施氮肥,增加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3]
嫁接
选取2-3年生、苗高40-50厘米、地径1-1.5厘米的黄山松健壮苗木作砧木,用大别山五针松15-20年生长势旺盛的成龄树树冠外围的1年生枝条作接穗,于4月中旬树液流动的旺盛期,温度在15℃左右的气候条件下,采取短穗砧顶劈接法进行嫁接。即在砧木顶端平削去顶芽。用刀片在砧顶横切面中部向下直切一刀,切口深度与接穗削面等长,随即在接穗长约5-6厘米的下端各削一刀,成300的楔形,插入砧顶的切缝中,并紧密对接,然后用宽塑料带绑紧。这种方法技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达90%,生长较快,2年生嫁接苗一般抽梢长20厘米以上,平均单株高生长11.8厘米,粗生长0.78厘米,生长健壮,长势良好。[3]
栽培技术/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选地造林:造林地宜选择土壤疏松湿润、空气湿度较大、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造林地精细整理,清除地被杂草,深翻挖大穴,以提高土壤疏松度和肥力,株行距一般为2×2米,或2×3米,每亩定植111-166株,头年冬季整地,次年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中旬栽植。选用1年生壮苗,随起随栽,防止失水。栽植时,分层覆土,做到根系舒展、苗正为宜。
幼林管理:大别山五针松幼龄期容易受杂草危害,需进行中耕除草、林粮间作等抚育措施,特别是幼龄阶段需要一定的庇荫,并保持湿润,才有利于生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幼林地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作物与幼林根基部距离不少于40厘米,避免作物争水、争肥,影响幼林生长。[3]
主要价值/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材用:边材淡黄色,心材淡红褐色,结构微粗,纹理直,材质轻软,比重0.42,树脂较多,耐久用。可供建筑、枕木、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4]
经济:树干可割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炼芳香油;种子食用,亦可榨油供食用或工业用油。[4]
保护级别/大别山五针松 编辑
保护级别:Ⅱ级。
保护措施:已设立林场,应建立母树林,积极做好育苗造林工作。
灭绝原因:濒危种。仅存大别山,种子常受松鼠危害,林下幼苗多处于林下或灌木丛下,生长缓慢。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大别山五针松木材主要解剖特征及其变异研究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31 ( 2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岳西大别山五针松的种群分布、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016 ( 13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为大别山五针松正名--不应改变大别山五针松拉丁学名的商榷 - 安徽林业 - 2006 ( 1 )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