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一号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1
4
“天河一号”,是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1]适用于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等。[2]总设计师为杨学军院士。[3]
2008年,“天河一号”作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项目被纳入,按两期工程实施。[4][3]次年10月29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并在湖南长沙亮相。[4]2010年10月17日,“天河一号”计算机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安装部署。[3][5]2010年11月14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6]2015年1月9日,“天河一号”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
“天河一号”由140个机柜组成,每个机柜1.45米宽、1.2米深、2米高,总重量约160吨。其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4700万亿次,存储容量为两千万亿个字节,满负荷运行的总功耗是4.04兆瓦。[8]计算机采用了多阵列可配置协同并行体系结构、高速率扩展互联通信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易使用四大特点。[4]截至2019年底,“天河一号”满负荷运行超过5年。每天满负荷运行8000余个科研计算任务,分别来自中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科研、企业、政府机构的近6000家用户,包括科技创新团队2000余个,企业3000余家,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9]

历史沿革

研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