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鲶[nián](学名: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1],别名红尾猫、狗仔鲸、枕头鲶、招财猫和红尾鸭嘴等,是长须鲇[nián]科护头鲿[cháng]属的一种淡水鱼。[1][2]红尾鲶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奥里诺科河,以及埃塞奎博河流域,并作为热带观赏鱼被引进到其他地区。[2][4] 红尾鲶外型比较优美,体延长扁平且阔。小眼睛大阔嘴,在嘴的上下有白须共3对,其中一对较长,常向前方伸展,胡须很敏感,用作嗅觉。红尾鲶鱼体色背部灰黑色、腹部雪白色、尾鳍桔红色。[2][5][4]背鳍很大,臀鳍、胸鳍和腹鳍小得多。尾鳍分叉,相对较大。[6]成鱼体长60cm~100cm,天然状态下能达到120cm,体重可达44.2kg[3]。[4][3]红尾鲶有视觉,但属于夜行鱼,生性惧光,夜晚比较活跃。白天常群居于水体的底层荫蔽处,红尾鲶是领地鱼。[4][5]红尾鲶以鱼、甲壳类动物和落下的水果为食,晚上进食,食量大。[4][3]红尾鲶在产卵后外部受精繁殖。[4] 红尾鲶肉味鲜美,无腥味、异味,口感较好,具备优质鱼类的基本特性,符合人体的营养需要,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优良品种。[2][7]红尾鲶的保护等级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截至2022年)。[4]
形态特征
红尾鲶外型比较优美,体延长,头、背、胸、腹部扁平且阔,臀、尾部较侧扁且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