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快懂百科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1],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 之间。[3]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 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 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3] 根据电力学的理论,在电流通过导体的情况下,因而在导体的周围形成了一定的磁场,若有关导体通过了交变电流, 导体的周围也会形成了交变电磁场,电磁波频率低于100kHz时,电磁波会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传输,[4]但电磁频率超过100kHz,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4][5] 射频的使用大约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1]从1864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在英国皇家学会首次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电场和磁场能量可通过空间发射和接收开始,到 2006年的6月11日在旧金山莫斯科恩中心召开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微波工程师集会,2006年度国际微波会议(International MicrowaveSymposium)。射频技术已经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1] 历史
射频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64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831~1879)在英国皇家学会首次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已经提出了电场和磁场能量可通过空间发射和接收的介绍,早期的射频技术主要集中在无线电通信方面,最著名的是无线电传输的发明者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于1896年完成了第一次长距离无线电传输实验。[1]